撞后才知道!同一款車國外產品比國內更安全
來源: cnautonews.com 2018-04-02 14:06:21 瀏覽:次
3月28日,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管理中心首度公開發布了2017年度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測評結果,這是我國第一份從安全風險角度出發并基于實車碰撞試驗得出的保險汽車安全研究報告。
“值得肯定的是,自主品牌近年來在安全性能方面進步明顯,各方面成績均與合資品牌差距不大,但引人擔憂的是,2017年參與測評的10款車型僅有一項維度表現較好,其余三項還存在較大改進空間,且在同等配置和測試工況條件下,全球車型在中國市場的車內乘員安全表現遠遠不及美國市場。”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萬鑫銘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低速正面碰撞安全氣囊不應啟爆
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測試評價體系包含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指數、車內乘員安全指數、車外行人安全指數和車輛輔助安全指數四個維度。 其中,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指數主要針對實際交通事故中更易發生的低速事故情況,參照國外保險行業汽車技術研究機構通行采用的試驗方式和評價規程,開展實車碰撞研究和結果分析。
結果顯示,我國汽車企業在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指數方面整體水平較差,僅有3款產品為“良好”(評價結果為優秀、良好、一般和較差四個等級),1款為“一般”,成績屬于“較差”的汽車多達6款。
萬鑫銘告訴記者,有4款車型在低速(15公里/小時)正面結構碰撞的工況下安全氣囊啟爆。這種情況本應避免,因為在低速狀態下可單純依靠乘員約束系統進行保護,氣囊啟爆后不僅可能會增加意外傷害,同時也增加了不必要的維修費用(參與測評的車輛的氣囊維修費用平均為10856元)。
同款車國外產品更安全
測評中發現,在中美兩國同時銷售的同款車型,車內乘員安全保護性能方面的成績卻差異明顯。
尤其是在較為嚴格的25%小偏置正面碰撞和側面碰撞中,這種差異表現的更明顯。這兩類工況也是現實事故中極易致死致殘情形的模擬。
“在我看來,跨國車企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產品可能存在一定的減配行為,包括安全配置。”萬鑫銘認為,這是首次將同款車型的中國規格與美國規格進行比較。這種比較在敦促汽車生產企業關注產品安全性能差異的同時,也為消費者在選車購車時了解產品安全性能提供了保障。
主動安全技術裝備率偏低
主動安全裝置,如AEB(自動緊急剎車)的滲透率逐漸提升,能夠降低碰撞事故的出險頻度,能夠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財產和人身安全。
但事實是,目前我國車輛的AEB裝備率還偏低,參評的10款車型中僅有5款(高配版)配置了輔助安全功能(FCW/AEB),這5款中惟一獲得“較差”評價的產品僅配置了FCW功能。
附:
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
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管理中心是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指導下,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
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測試評價體系分別從汽車保有環節的財產風險、人身風險等方面,以指數為呈現形式,將汽車產品隱性特征顯性化和定量化,從汽車使用者和保險的角度客觀評價車輛的安全特征及使用經濟性。
選取產品標準
據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機動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重慶)副主任阮廷勇介紹,2016年,管理中心已選取了16款汽車品牌進行測試評價,此次發布2017年的測評車型(10款)結果則為4款自主品牌和6款合資品牌汽車,選取依據結合保險理賠大數據,主要為市場銷量,同時兼顧關注度高和近兩年新上市的汽車產品。安全指數的測評將堅持客觀、公正、專業、合作、建設的原則。
2018年測評結果
據悉,2018年安全指數管理中心計劃測試的第一批10款車型目前已經確定并公布,最新一批測評結果有望于下半年公布,屆時,為了更好地幫助消費者更具體地了解汽車產品的安全性能,將詳細公布每一款產品的對應評價結果(包括車企名稱、車型型號)。
2018-03-27
2018-03-28
2018-03-28
2018-03-29
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