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車展瞎吐槽 6×6的皮卡居然是軟腳蝦
來源: PCauto 2018-05-02 13:01:09 瀏覽:次一場車展把200多臺新車都堆在一起,只給了兩天的媒體日,就得全部報道完,對于我這種輸出型選手,有些觀點還沒來的急表達。各種正經的匯總都看完一遍了吧,北京車展都了解透了?來來來,還有吐槽的大合集了解一下。
BJ80和G級之間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4輪版的也就算了,6×6的版本也沒落下。5年前,梅賽德斯-AMG G63 6×6發布,風頭一時無二,5年后的北京車展上,北汽展臺展出了一臺北汽BJ80 6×6皮卡。氣場,差點把新一代G級壓下去了。
看著很接近量產,其實只是一個試制樣車,僅此一臺,生產線都沒開,全手工敲打,要是北汽肯賣的話,收下掛客廳做個紀念也不錯。
新車外觀沿總體襲自其兄弟BJ80,非常威武霸氣,給人一種極強的壓迫感。大尺寸的鋼制保險杠有棱有角、用料厚實,搭配極度向外拋的硬朗輪拱,而液壓絞盤以及高亮度的越野頭燈的裝備也是新車的亮點。
新車裝配了高位涉水通氣管,可提高涉水能力,保證引擎“呼吸”。同時,車身側面的充電電源接口亦向人們展現出新一代PHEV技術在越野車上的廣闊應用前景。值得一提的是,其1,2,3軸均單活塞浮動卡鉗+小直徑剎車盤雖可以為越野工況提供足夠的制動力,但3噸多的車重,哪怕有PHEV動能回收的“利好消息”,新車高速下的抗制動熱衰退性仍令人捏一把汗。
新車采用與BJ80相同的內飾設計,努力營造轎車化的氛圍,不過總體配色略顯簡樸單調。但編輯找遍所有圖片,均未發現任何該車裝配哪怕一把差速鎖的痕跡,雖然有第3橋電機以及各種電子系統的輔助,但理論上該車脫困能力較低,不會比眾多帶1把鎖的越野車高。
新車本質上是北汽在BJ80的基礎上延長了大梁以容納多一根帶雙驅動電機的第3橋,并改變了車身形式之作。其大尺寸的A/T胎、扭桿懸掛、3條門式車橋的加身,令新車底盤抬升幅度十分明顯,離地間隙以及重心非常高,意味著新車在越野時如履平地之余,公路性能卻成為了“不能說的秘密”。
來到尾部,新車依舊是硬朗十足:雙邊共4出的排氣管讓大家對其引擎的排量、馬力的大小,乃至變速箱的承受能力充滿了美好的憧憬;而夸張的外掛備胎以及粗獷的拖車鉤設計,可謂直戳漢子們的“G點”,在在你能買到的車型里,就它的大佬--奔馳G63 6X6車型可以與其同臺媲美了。編輯認為,既然都加了貨斗,不架上一挺.50口徑的機槍或是機載火箭巢豈不顯得浪費?
底盤方面,新車正兒八經地采用了大梁式的硬派架構,同時,低速分動箱、一次給夠3條的民用車罕見的門式車橋,不可謂不令人驚喜。但其懸掛做工、用料似乎與我們的期待有些許落差:各部件的粗糙度、防銹非常一般,新車已產生銹蝕跡象;各條重要管線(剎車除外)直接“耷拉”在車橋附近,與日常越野經驗不符,對其總體的可靠性產生疑問。
新車盡管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哪怕是沒有哪怕一把差速鎖這個大Bug,都比不上由那臺2.3T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愛信6AT變速箱+電動機組成的PHEV動力單元給我們的沖擊:參考裝配同款引擎的老款紳寶D70來看,哪怕有電機輔助,那183kW(250PS)和350N·m的輸出驅動那6個車輪和保守3噸起跳的“贅肉”,新車能否擺脫“軟腳蝦”之名,去荒山野嶺走一轉?我覺得懸。
還在探館的時候就有同事問這臺車需不需要拍,心里一想這臺車都發布兩年多了吧,而且美國早就開始交付了。對車展來說,標準的“老車”,肯定不拍啊。結果在后臺一看,居然沒有實拍圖,一搜資料,這臺車居然是兩年多之后才首次在國內亮相。產能跟不上就算了,連亮相也要拖延這么久。
說到產能,Model 3的產能即將決定特斯拉的生死。想不到吧,大家平時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產品本身的競爭力上,企業的產能這個關鍵因素很容易被忽略。受產能困擾的可不止它一家,最典型的例子,豐田漢蘭達,產能就一直沒跟上過,所以不管這臺車賣多久,從來就沒優惠過。
特斯拉更致命的問題是,產能不夠還連年虧損,這就足以把他推向破產的邊緣。財報顯示,2017年全年特斯拉總收入為118億美元,但卻虧損了19.6億美元,是2016年6.75億美元虧損額的近3倍。這是特斯拉連續第七年虧損,事實上它上市以來,就從沒盈過利。
Model 3作為最入門的車型本來可能成為特斯拉救星,然而產能跟不上一切都是空談。2018年一季度,Model 3的周產輛為2020輛,未達到其第一季度末周產2500輛的目標。
2016年4月,Model 3開始開放預定,中國市場的定金為8000人民幣,開放僅3天,訂單量就接近30萬臺,隨后一路走高到近50萬臺。但直到2017年7月,特斯拉才將首批車型交付給了30位用戶。后面,產能每月僅有聊聊數百臺,和數十萬積壓的訂單行程鮮明對比。官方給出中國用戶的交付時間,已經是2019年,這還是一切都完美的情況下。目前特斯拉仍有近40萬的Model 3訂單,車子沒賣出去之前,現金收不回,企業還在連續虧錢。
再加上最近Model X的幾次事故堆在一起被擊中炮轟,無怪乎愚人節的時候,馬斯克給自己來了一張這樣的自嘲。
各路消息傳了好幾年,江淮大眾的首款車型終于落地,本次北京車展上,合資品牌和它的首款車型一同發布。和其它合資廠不一樣,江淮大眾的合資公司成立了一個新的品牌,中文名思皓,英文名為“SOL”,采用了閃電形狀的LOGO,和其專注新能源的品牌定位呼應。
首款車型命名為SOL E20X,一款純電動緊湊SUV,SOL E20X采用三鋰離子電池以及電動機,最大功率85kW(116PS),還是和江淮iEV7S一致。
以江淮和大眾的實力,最終成立的合資品牌首款車看起來……是不是莫名熟悉。再和江淮的iEV7S電動車對比下,幾乎就是換殼沒跑了,同為2490mm的軸距也同樣印證了這一點。
只要雙方都上點兒心,最終的產品絕對不止這樣,大張旗鼓的成立新品牌,結果難道只是為了貼牌繼續產江淮?新一代奧迪Q5L
毫無疑問,這是本次車展上近200臺車里最受關注的一臺車,即使不是第一也能擺在前三。2016年巴黎車展發布,快兩年時間,終于終于,國產版亮了個了相。正式上市時間,據說是7月第一周,又得等好幾個月。
新車基于MLB Evo平臺打造,從名字的后綴就能看出這款SUV加長了。最大的亮點則在于其軸距相比海外版車型進行了加長,解決了現款Q5的最大短板。新車的長寬高分別為4765/1893/1659mm,軸距為2908mm,相比海外車型增加了88mm。和現款對比,加長了101mm,車身也加長了136mm。
車內也是全新的科技風格,采用了全液晶儀表盤、懸浮式8.3英寸多媒體顯示屏,支持觸控交互,同時采用MMI高級導航系統,另外還加入了抬頭顯示系統,帶來更多的便捷性,同時營造更有科技感的車廂氛圍。
相對于奔馳、寶馬,奧迪每次引入新車的時候反應總要慢半拍,看看隔壁寶馬X3,2017年法蘭克福車展發布,這車北京車展國產版就出來了。從海外新車發布到國產引入的速度,比奧迪整整快了一年。
當然,奧迪這么做也是有底氣的,在售的還是第一代Q5, 已經在市場上征戰了10年的老車,每次改款修修補補之后,至今在國內市場還是能每月銷量破萬,不時拿個豪華中型SUV的榜首,不得不服。
如果Q5L是這次車展SUV的關注度第一,朗逸Plus毫無疑問能拿下車展轎車的關注度第一。“德原朗”的名號雖然被黑了多年,朗逸的每月3萬上下的銷量卻實錘所有黑它的人。
其實,到了如今這個年代,大家已經完全無需帶著有色眼鏡看中國特供車。要是那個廠家不為中國市場做出些調整,那才是怪事兒。上汽的研發能力在所有國有企業里本身就算不錯的,朗逸這種車,三大件是大眾全球統一有保障,日常家用,以國人的開車習慣,一臺家用車真的不大在乎路感、濾震之類的。
這次朗逸換代之后,尺寸加碼,新車命名為朗逸Plus,北京車展亮相之后,第二季度內就能上市,節奏相當緊密。上汽大眾也繼續玩著同堂銷售的策略,現款朗逸不會停售,保留兩款入門車型,朗逸Plus的定位提高半級,二者錯位滿足不同市場需求。
新一代朗逸在外觀方面變化較大,前臉造型酷似Arteon,把套娃技能繼續玩出新高度。尺寸方面,新車的長寬高尺寸分別為4670/1806/1474mm,軸距為2688mm。相比現款車型,新一代朗逸的長度增加了65mm,寬度增加了41mm,高度增加了14mm,軸距增加了78mm,完成了尺寸的全面增長,所以銷量肯定不愁的。
我們已經蟬聯多年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無論是誰都想在這片土地上發掘更多潛力,各家的競爭早已深入到各個細分市場,寶馬專為中國市場打造了1系三廂版,這次北京車展,奔馳也帶來了全新的A級三廂轎車。而它,有可能成為最便宜的三叉星。
4月24日,北京車展前夕,國產全新奔馳A級三廂轎車正式發布,基于剛剛在海外發布的新一代A級打造,全新MFA2平臺,全新設計,內飾質感甩同級別兩條街。
新一代A級三廂轎車采用了奔馳家族最新的外觀設計風格,犀利的前大燈造型搭配L型日間行車燈與全新一代CLS車型非常相似。前進氣格柵繼續采用了奔馳家族式的繁星設計,為前臉增色不少。
作為三廂轎車,側面的線條自然是不如定位為轎跑的CLA流暢,但上帝為你打開了一扇門,肯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A級三廂版的車內空間肯定是強于CLA的。
內飾幾乎和A級兩廂版一致,新車內飾的環抱式設計理念,輔以木紋裝飾板看起來格外具有調性,中控部分空調控制區域設計簡潔,并且將上代車型的地臺擋更換為懷擋,從而提供下方充足的儲物空間。全新的COMMAND人機交互系統取消了物理旋鈕設計,同時增大了手寫屏的尺寸。
暫無國內A級三廂版的動力信息,作為參考,海外版新一代A級提供兩款動力可選,A200搭載1.4T引擎,最大功率120kW(163PS);A260搭載2.0T引擎,最大功率165kW(224PS),傳動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此外,新車在后懸架方面提供兩種,低配車型為扭轉梁式非獨立后懸架,高配車型為多連桿獨立后懸架。路虎攬勝SV Coupe
又是一輛不按常理出牌的車,作為路虎旗艦車型攬勝最奢華的版本居然砍掉了兩個門,當然不僅僅是為了特立獨行,這是在向同為雙門設計的第一代攬勝致敬。這種獨特的造型也就有底蘊的品牌才敢這么玩兒,要是哪天眾泰出個雙門限量版的SUV,叫價30W,你看會不會被大家口水淹死。
新車由捷豹路虎SVO部門(特別車輛運營團隊)誠意打造,目前攬勝SV Coupe作為旗下最豪華車型全球僅售999輛,國內配額堪憂。
新車相較于五門版的改動不少,車頭多了一圈銀飾裝飾條、左右兩側的進氣口也采用了與中網相同的造型設計;發動機艙蓋以及車尾處的“RANGE ROVER”標識采用了伯明翰的珠寶角手工打造,可謂極盡向奢華風格靠攏。車身側面的“鯊魚腮”被銀色材質的單條型通風口所替換;采用帶有電吸功能的無框車門等等。
內飾整體以木紋裝飾奠定基調,輔以白粽雙拼色設計。車窗玻璃采用無框設計,車載音響系統為英國之寶出品。另外座椅可超過十向調節,座椅按摩功能已在選裝項目之列。捷豹路虎同一使用的旋鈕滑檔鈕外圍的四個按鈕并未印刻有說明文字,應為采用了LED光源顯示,配合四驅系統,將有超過四種駕駛模式可選。
動力方面,5.0SC V8機械增壓汽油發動機擁有416kW(565PS)的最大輸出,新車百公里加速時僅需5秒左右,最高時速265km/h,免除了被一些30W上下小鋼炮超車的威脅。懸掛系統也經過特別調校,舒適性基本可以放100個心。
最后兩臺我放了概念車,一般情況下,對于這種關注度不高、大家又看不懂的車型,我是不會拿出來劃重點單獨講的,實在是這兩個品牌都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講。另外,這兩臺有很多相似之處,一臺是長得像邁巴赫的紅旗,另一臺是長得像紅旗的邁巴赫。
很久沒有見到紅旗的有如此驚艷的感車了,線條一氣呵成,每一處細節也堪稱精美。和此前紅旗概念車只有直線沒有曲線那種土氣相比,這臺簡直出生就帶著仙氣兒。
還記得今年1月初,紅旗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發布會,發布了全新LOGO,全新戰略,連續幾十年投入重金始終沒起色之后,徐留平換帥到一汽來,終于讓紅旗看起來至少是注入了一些新鮮氣息。
按照紅旗的戰略計劃,在2018年將有包括四大系列產品:L系-新高尚紅旗至尊車、S系新高尚紅旗轎跑車、 H系-新高尚紅旗主流車、Q系-新高尚紅旗商務出行車四大系列產品陸續推出,希望這品牌能爭口氣吧。
展前,群里有人拍到了這臺車的海報,大家第一次猜還真的以為是紅旗出了新概念車,仔細對比發現那臺都對不上,后來看海報兩邊放的都是奔馳才發現這是邁巴赫概念車。
下半部分是SUV的寬厚體型,上半部分是轎跑的流暢線條,車展前大家都推出邁巴赫的全新SUV概念車是預示邁巴赫GLS的設計理念的,現在看完全不是這回事兒,這妥妥是一個邁巴赫家族里的新物種。
直瀑布的格柵是從邁巴赫6概念車上傳承下來的,其實有足夠的家族辨識度,寬厚的車體配上瞇縫眼的大燈極容易產生所謂的“殺氣”。對于這臺大家伙,去了前方同事表示實車氣場很有壓迫感,完全是巨大的體型所致。
分體式的后窗也很有意思,一下子在本身極具未來氣息的概念里找到了復古的元素,這種設計印象里科爾維特Stingray C2上面也有,最近的一臺,好像是布加迪Galibier四門概念車也是這種后窗。
車內才是重點,前排展示科技的大屏也別看了,直接到后排來。中間的扶手區域放了什么?一套茶具,完完全全為中國市場定制的車型啊,感覺潮汕老板們快要完全失去抵抗力。
據路邊社消息,這臺車確實有中國團隊參與設計,選擇在北京車展上全球首發也印證了這一點,要品牌——邁巴赫,要SUV——這身板兒絕對是了,要懂中國人——車里茶具有了,只要敢量產,不愁賣的。(圖/文:太平洋汽車網 李洋)
2018-04-28
2018-04-28
2018-04-29
2018-04-29
2018-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