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可:焦慮逼人,夢想也逼人
來源: 蓋世汽車綜合 2018-05-11 13:38:33 瀏覽:次核心提示:
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主席 賈可
尊敬的各位汽車界的朋友們、親愛的媒體界的朋友們以及所有來會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詩歌《觀刈麥》中的開頭兩句,我用它來形容我們這個產業和這個產業中人現在的狀態。
感謝大家在“倍忙”中參加今年的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今年尤其感謝,因為這是第十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10是一個大數字,大家的到來就是對我們這個民間汽車論壇最大的祝福,真的是要感謝你們,你們的到來讓我能再一次很好地認識自己。
有人說,如果你認識一個人已經超過十年,那么就說明你已經老了。這個我有點害怕,因為在座的不少人,我已經認識超過了十年,但好在我還并沒有感覺到大家老了,大家身上活著的還是那個年輕人。
有人說,如果你干一件事已經超過十年,那么說明你已經成功了。我覺得這個話有點問題,轉換一下可能更好,如果誰以做事業的心態做事,超過十年,那么我就可以認定他或她可能成功了,他或她就可能做成事了。
但是最近風頭好像變了,2018年開始流行一句話:時代拋棄了你,連聲再見都不會說!這個話對不對呢?實際上,我的感覺是你先拋棄時代,然后時代才拋棄了你。
你會說,我一直在如以往那樣干著同樣的事情啊,怎么就被時代拋棄了?那是因為你一直按老思路做事,對正在變化的時代視而不見,所以當新的對手出來的時候,你還渾然不知,然后很可能一把就被革了命。
這個方面的先知是美國《連線》雜志創始主編KK(凱文·凱利)。2011年馬化騰問他,“騰訊最大的敵人是誰?”KK開玩笑說,這個問題價值10億美元,"即將消滅你的那個人,迄今還沒有出現在你的敵人名單上"。
為什么會這樣?
大家還記得前兩年說互聯網+或者說+互聯網吧?現在則是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的時代,+互聯網,+AI,+云,很多產業的邊界被打破,這對于創新者來說是極大的機遇,但是對于不能緊跟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則可能出現被時代拋棄的情況。
一個比較多被人引用的例子是,康師傅們從來沒想過,干掉方便面的竟然是外賣。還有一個例子是美團突然殺進了網約車陣營,讓滴滴大驚失色,竟然也想通過干外賣來對抗。
那么,我就想,一個汽車論壇已經做到第十屆了,我們是不是算已經做成了呢?或者反過來說,做著做著就被時代拋棄了呢?
每一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我都試圖把握時代的脈搏找到最貼近時代的主題,然后希望把這些主題帶到這個舞臺上來,把這里變成能夠真正自由交換意見的平臺,一個汽車廣場,汽場,懂車的人都在這里!
我相信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這個舞臺這個平臺就會有價值,因為這個世界太缺乏真正的溝通和交流。
但我又深深的知道這是多么困難的事情。當下的很多論壇,要么就是只有單向度的企業產品傳播,照本宣科,沒有碰撞,沒有思想;要么就是雞同鴨講,不能在一個維度上談話,而跟一個不懂邏輯的人爭論,后果就是陷入所謂的中國式爭論,毫無意義。
我所希望的就是自己能夠敏銳地發現時代和產業變革的脈搏,然后大家能夠按照邏輯,在同一個維度上爭鳴探討,破除焦慮,發現夢想,實現夢想。否則,那是毫無意義的。
擔心沒有意義,這是我的焦慮,而能夠實現意義,這是我的夢想,也是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存在的夢想所在。
就像三年前,在第七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我們提出“汽車四化”的主題一樣,今年第十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我們提出了“夢想與焦慮”主題,
自“汽車四化”主題提出后,如今這個概念已經在大江南北,海內海外開花結果,它讓很多傳統車企焦慮,也讓很多造車新勢力充滿夢想。
我們的“夢想與焦慮”主題在今年年初就提出了,最近這個話題有在全社會愈演愈烈的意思,而不僅僅是在汽車業。
有一篇十萬加的文章叫《騰訊沒有夢想》,它說,騰訊正在喪失產品能力和創業精神,變成一家投資公司。
北大的林校長則在一封道歉信中強調:焦慮和質疑并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
這兩篇東西的立論我都不同意。對于騰訊,在一個變化中的世界中,用投資做防御并非沒有夢想,而是為夢想筑牢護城河;對于林校長,我想不通他是怎么推導出這樣的觀點的?
夢想并不容易尋找,夢想常常是在尋找之中,尋找不到夢想是一種焦慮,有夢想而難以實現也是焦慮,總之,焦慮逼人,夢想也逼人。
就汽車業來說,今年突然引發的夢想與焦慮之爭,跟大約十家造車新勢力把它們的產品擺到了北京車展現場有關,更重要的是,有的新勢力的產品今年就要開賣了。
導火索是作為傳統車企優秀分子的李書福突然說了這樣一句話:“互聯網電動汽車到處忽悠,我覺得很危險,老百姓那點錢賺得不容易,看著都心疼。”
然后有自媒體跟著炒這一句話,然后有自媒體反對,一場在我看起來莫名其妙的爭論開始了。
然后作為造車新勢力代表之一的李斌說:“20年前李書福創辦吉利的時候,不也說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兩排沙發,那他今天怎么就覺得新的造車公司不靠譜了呢?”
李斌實際上說的很含蓄,實際上,他不好意思直接指出的是,李書福是一位有敏銳觀察力的傳統車企掌門人,他預感到了強有力競爭對手來臨的氣息,他必須要撲滅這星星之火,把這些對手扼殺在萌芽之中,否則他們可能就會成長為參天大樹,更何況,這些造車新勢力大多數都是民營企業。
如果不是忌憚,不是擔心,李書福恐怕不必如此言論,這證明了這位民營造車企業家是有遠見的。
實際上,跟李書福一起干過事業的幾位汽車人現在就是在造車新勢力陣營中,他們能夠出來干新汽車,很大程度上恐怕是受了李書福的感召或者得到了他的真傳。
我看著網上的所謂論戰,最終忍不住在前天半夜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段感慨:
老的是焦慮了才說新的不行,結果有人還真以為新的不行。邏輯是,不能因為新的不能全成功就說新的不行,就像老的大多數也不成功,但不能說老的就別活了一樣。人家是為了競爭而擾亂視聽,你跟著起哄,仿佛先知就不好了。
道理如此淺顯,但確實有很多人不明白。這我想起了2005年我出版第一本汽車方面的書籍《中國汽車調查》的時候,封面當時的副標題就是“夢想與焦慮”。這個時候我談到的是在中國汽車工業2.0時代,也就是吉利、奇瑞這樣的企業懷揣夢想在傳統汽車領域開疆辟土的故事。
哪里想到時代又突然給了中國汽車產業一個機會,汽車四化浪潮席卷,汽車工業3.0時代正蓬勃而來,這次懷揣夢想的是造車新勢力,他們造車的方向是AI汽車。
他們的底氣是我剛才所列舉的那兩句名言:"即將消滅你的那個人,迄今還沒有出現在你的敵人名單上",“時代拋棄了你,連聲再見都不會說”。
當然,我不是說傳統車企只有焦慮,而造車新勢力只有夢想。很多傳統車企已經因為諾基亞在智能手機大戰中敗走麥城而驚醒,諾基亞并非敗在技不如人,而是敗在因為長期成功而導致的高層傲慢和中層管理者的“組織畏懼”文化中,導致變革不力。
所以,不少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一樣,也都懷揣夢想,向AI汽車進化,只不過現在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
但我還是想指出的是,因為汽車研發的長周期性和新產品獲得消費者認可的不確定性,會導致一個車企因為一款新車而生也可能因為一款新車而衰敗,即便在市場已經建立起優勢的企業,也未必能持續獲得市場認可。
所以,對于新舊造車勢力,成功與失敗都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是正經造車,那么勝負概率很可能都是一樣的。
當然,對于傳統車企來說,可能有體系的優勢,但對造車新勢力來說,也有靈活的優勢;對于傳統車企來說,如何改革面對未來是個難題,但對造車新勢力來說,如何展開從未有過的實踐恐怕也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不得不提的是,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焦慮,就是在智能汽車時代,汽車共享化之后,他們將何去何從?
一個未知的世界在向我們召喚,這是夢想之寄托,也是焦慮之根源。焦慮催促我們去發現和實現我們的夢想,要祛除焦慮,我認為需要我們培養起五種缺一不可的能力:想象力、覺察力、決斷力、冒險力和執行力。
第十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我們用五大演講,一個報告和十四個主題討論,來培養我們的想象力、覺察力、決斷力、冒險力和執行力,所有這些能力將匯聚成浩蕩的改革力,讓焦慮消散,讓夢想實現!
2018-04-24
2018-04-27
2018-04-28